陕西省养生协会主办

生物全息律学说

全息生物医学以全息论为理论基础,是医学的一门分支新学科。回顾医学发展的历史,全息医学并非今日才有。在我国传统医学经典着作《黄帝内经》中就有着丰富的全息思想萌芽。我国的不少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又创立了较为完整的全息生物医学这门生物学的新学科,专门研究人体各相对独立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并将其用于临床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




“全息”一词,最早始于物理学,是“全部信息”的简称。1948年,物理学家盖柏和罗杰斯发明了激光照相术。用这种摄影术得到的底片如果被损坏,每一小的碎片上,仍然能够重现整体的影像。就像照镜子一样,完整的镜子和破碎的镜片,都能照出我们的影像,只是它们的比例缩小了。从信息角度来看,小碎片上包含的影像信息与原物上包含的影像信息相同。这样,就得出了“局部是整体的缩影,局部包含着整体信息”的结论。





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于1973年首先发现了人体手部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之后又对很多人进行了临床测试,从而得出了人体任一节肢体都有穴位群的结论。如果用机体上的部位来命名的话,则每一节都是整体的一个缩影,它们包含着人体各部位的生理信息与病理信息。对于第二掌骨侧穴位群,张颖清教授称之为“全息胚”,并将其定义为“息胚是生物体上,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其周围部分有明确的边界的相对独立的部分。全息胚的内部具有结构和功能相对完整性”。

张颖清教授提出:“生物体(包括人)的每一个组成部分甚至小到个细胞,都隐藏着整个生命最初形态的基本结构特征。”也就是说生物体(包括人)的每细胞、每一个组织及每一个器官等都像是个整体的缩影。它包括全部整体,各个部位的生理和病理信息、能量、组成,能真实地反映出整体的全部特征。因此,每一个局部实际上是一个缩小的整体。





全息胚学说是全息生物学说的核心理论。全息胚是作为生物体组成部分处于某个发育阶段的特殊胚胎。生物全息论是从手先起步的,手部是理想的全息胚。手这一独立灵活的器官,作为人的标志,更能全方位、立体地反映整个人休。全息胚生物体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相对的完整性,与周围的部分有明显的界线。人体双手部可将心、肝、脾、肺、肾、胆、胃、小肠、大肠、膀胱、眼、耳、鼻、喉、手、臂、腿、关节、脚等一一反映出来,与机体各相对应部位相同。而区域与区域之间有较为明显的界线。这些区域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能反映出相关对应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





整个手部就是人体的一个完整的缩影,如胆有了病理变化时,在手掌部胆反射区上按压,就会产生明显的疼痛反应及出现皮下组织异变现象又如,右腿有了病变,在手部右腿的反射区按压并观察,也会产生明显的疼痛或出现组织异变现象。总之,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变化与病理变化的真实状况,均能通过双手的反射区客观地反映出来。所以,按摩手部反射区,能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内分泌功能得到调整,免疫功能得到增强,促进各脏腑、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恢复,使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相互联系,从而保持良好的状态。

(作者系《中国季氏疗法手部经济穴位全息图》创始人,中国手诊手疗奇人,中国民间传统中医健身养生传承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