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话就要正着说
公交车上一个男孩子不停地踢前面的座椅靠背,前面的乘客回头厌恶地看了他一眼,孩子并没有收敛,反而踢得更起劲。乘客忍不住生气地吼道:“你再踢一个试试。”孩子听了说:“好啊,是你让我踢的啊。”我们可以理解前面乘客的心情,但是也应当看到,和孩子是不能说反话的。大人明明是想制止孩子,却非要反着说,结果孩子就装糊涂。
看过一档亲子节目,爸爸在给4岁的女儿脱袜子时故意问:“宝贝,能不能让脚变得更黑一点儿呀?”大人一听就知道爸爸在和女儿开玩笑,讽刺她不讲卫生。但女儿偏偏以为爸爸在和她说正经话,很认真地回答:“能!”爸爸啼笑皆非,又问:“敢不敢让它更黑一点儿?”女儿更大声地回道:“敢!”爸爸又问:“那怎么能让它变得更脏呢?”女儿很认真地回答:“天天不穿鞋在地上跑。”
爸爸其实一直想表达的意思是你要讲卫生,但女儿听到的却是爸爸让自己把脚弄脏。爸爸的玩笑是反话,可是女儿听不出来,因为孩子的思维是直线型的,还没有能力揣摩透大人的本意。在前一个事件中、当孩子能够听懂反话时,他会故意和你反着干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尽量不要和孩子说反话的原因,在大人看来是开玩笑,在孩子耳中却是真话。大人觉得是恫吓、教育、他却偏偏顺着你,让你的想法落了空。
有个女性朋友说她12岁前在姥姥家生活,老人有什么想法都是直接了当地表达,所以她很乖很听话。等回到父母身边后,母亲却总是有话不直说,导致她猜不透母亲的想法,以至于和母亲关系一直不算太好。
有话不会好好说,在很多人的生活中已经成了常态。我们家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有次期末考试成绩还没下来,丈夫问儿子:“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呀?是不是特烂?”从本意上来说,他是想关心一下儿子,但又想和儿子开个小小的玩笑,于是就故意反着问。在他看来,这是一种幽默。可是这样的话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具有杀伤力的,孩子都希望自己在父母眼中是优秀的,爸爸这样说,让他觉得很丢脸。幸好他早就习惯了爸爸所谓的幽默,于是有力地反击道:“请问你这样诅咒我,是想让我丢脸吗?”"爸爸被说得哑口无言。
不仅是父母,在社会交往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明明是关心,说出来却成了嘲笑:明明是爱,说出来却惹出了怨。孩子爸爸对自己的“幽默”自有一套说法:“我就是喜欢看他被逗急了的样子,真好玩。
可问题是小孩子并不觉得爸爸是在开玩笑,他只听到了讽刺与嘲笑。就像很多人会当面开玩笑说孩子性格或者样子不好什么的,他们觉得是在开玩笑,却深深地伤了孩子的心。这样的玩笑只能证明说话的人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感受。成人因为阅历的老练常常在正话与反话间来回反复,既想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意思,又不直接说出口,但这种表达方式还是尽量不要在孩子身上尝试,大多数时候,他不具备分辨的能力。我们想让孩子如何去做,就正面告诉他,千万不要用反话来让他去猜。
比如有的家长想让孩子更努力学习,会反着说:“我看你永远也成不了材。”他们指望孩子把痛苦变成压力,在重压下反弹,可是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有强大的心理,这样说话只会导致孩子顺着下坡路走得更快,而且有可能会对父母说:“好,我就顺你的意,不成材。”如果、家长把话换成正面的鼓励:“我看到了你的努力,我看到了你的成绩,我相信你。”这难道不是更暖孩子的心吗?从小事上不关注孩子心理的父母,在大事上也会犯错,因为他们习惯了自己的表达模式,总觉得孩子能够听懂背后的含义,理解自己的苦心。其实不然,反话可能会让孩子小时候莫名其妙,长大了叛逆不从。没有良好的沟通模式,亲子关系是示定会出故障的。所以很多亲子类的书籍非常耐心地一句句教父母如何对孩子说话,就是这个道理。
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每一个有了孩子的父母都需要时常反思,修正自己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