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年妇女的烦恼 ——跟随苏礼教授门诊札记之二十一
来自内蒙赤峰市的李某是一位略显清廋的女性患者。2017年6月的一天,李女士来到苏礼老师的诊室。49岁的李女士神情忧郁,欲言还止,几番启发、询问之下,才艰难的道出了困扰她七八年的烦恼。原来这位李女士患有严重的排尿障碍,尿频,排尿次数多,每次排尿后总觉尿道口附近有尿液残留,小便不尽,劳累时病情往往加重,严重时伴有小腹拘急,日间几乎不能外出,大部分时间就沮丧地呆在卫生间。日久天长,不堪其负。
在当地多家医院检查,尿常规、肾功等均无异常,抗菌素、维生素、镇静剂等治疗均无疗效。后来又在一家大医院做膀胱镜检查,显示膀胱颈口抬高。医生认为属于生理异常,手术难度较大,而且手术未必有理想的效果。万般无奈,转求中医。在当地服了一段时间中药,也没有明显的效果。这次到西安探亲,经亲友介绍,来门诊求助于苏礼老师。苏老师察其舌质淡红苔薄白,诊其脉沉细弱,根据其所述症状,参考西医检查情况,苏老师认为此病属于中医小便不利、淋证的范围。诊断为劳淋。方用补中益气汤合滋肾通关丸加冬葵子、琥珀。一周后复诊,精神略有好转,症状并无明显减轻。苏老师认为,患者病程日久,气虚及阳,脾虚及肾,应加强温肾益气的力度,遂改用肾气汤合缩泉丸加减:淮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肉桂、制附片、芡实、黄芪、冬葵子。一周后复诊,症状渐有缓解,李女士也终于有了坚持治疗的信心。以后按上述原则,随诊调整,坚持治疗至2017年8月20日,李女士来门诊时笑意满面,自诉现在日间活动已与常人无异,排尿已无大碍。苏老师遂继用温肾益气之法,以肾气汤加减,配制丸剂,让他坚持服用,以巩固疗效。2017年10月,李女士陪同其母诊治他病,郑重告知苏礼老师,这次她就不用再请苏老师诊脉了,因为困扰她八年之久的排尿障碍,已经完全治愈。
查阅有关文献可知,中医所谓的淋证,是指以小便频急,淋漓不尽,或尿道涩痛,小腹拘急一类病症。隋代名医巢元方在其所着的《诸病源候论》中明确地指出,淋证的病位在肾与膀胱,淋证的病机是“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至于“五淋”之说,首见于北周姚僧垣《集验方》一书,自此以后,五淋的具体内容,逐渐统一为膏淋、石淋、劳淋、气淋、血淋五种。劳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淋证,多由湿热留恋,脾肾两虚,膀胱气化无权引起。治疗时多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张氏医通》道:“劳淋,有脾肾之分,劳于脾者宜补中益气汤加车前子、泽泻,劳于肾者,宜六味汤加麦冬、五味子”。苏礼老师说,这些论述都很有参考价值,但就李女士这个病案来看,之所以最终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有赖于中医两个重要的理论和经验的指导。一个是《黄帝内经》的理论。《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肾在窍为耳及二阴。二阴即前阴和后阴。前阴是排尿和生殖的器官。尿液的排泄虽然是膀胱的功能,但必须依赖肾的气化才能正常进行。因而,但凡遗尿、尿频、尿失禁、尿闭、小便不利乃至排尿障碍一类疾病,大多与肾的气化功能失常有关。另一个是医圣张仲景的经验。《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云:“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也说:“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胞系了戾是指膀胱及其附属器官反转扭曲一类病理现象,这不是与西医诊断的“膀胱颈口抬高”所致排尿障碍的病理机制完全一致吗!
听到这里,我豁然开朗,恍然大悟。李女士所患的相当罕见的“膀胱颈口抬高”所致排尿异常症,经苏礼教授用古方肾气丸加减得以治愈,并不是一次偶然的成功,而是中医智慧积淀的必然结果。中医流传数千年,积累的经验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形成的理论博大精深,玄妙无穷。真的需要我们认真传承,发扬光大。一位中年妇女的烦恼终于得以解除,再一次用事实证明了一个道理:传承中医学术,弘扬中医文化,造福人类健康,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