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保健十要法
“头为精明之府”,以梳子替代中医的小银针,对头部经穴进行针灸似地按摩或刺激,可以疏通经脉,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功能、增强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延缓衰老。还对消除各种头部疾病有多种作用。为此,有人主张“日梳五百不嫌多”,要求最好晨起后梳一回,中午休息后梳一回,晚上休息前再梳一回;每回以两分钟梳100次为宜。只要持之以恒地梳头,就会感到头脑清爽、精力充沛、睡眠良好、白发变黑。
脚被称为人体第二心脏。祖国医学认为:脚掌有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经脉联系,布满全身器官的反射区。“肾出于涌泉”,经常以热水浸泡后搓此穴,可以温补肾经、益精填髓、舒通心肾、滋生肾水,还可以引血下行,上病下取,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治高血压、偏头痛等。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提倡:“早漱令津满口乃吞之”。意思是早晨漱口后,要鼓荡口腔让唾液充满后吞咽下去,有益寿作用。近年来,美国学者发现,唾液含有能促进神经细胞和皮肤细胞生长的“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日本也发现唾液可以消除从氧气和食物中产生对人体十分有害的自由基。所以“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并非侈谈。
古人说:“齿为骨之余”。现代医学也以为,经常叩齿,能促进口腔、牙床、牙龈和整个牙齿的血液循环,增加唾液的分泌量,增强牙齿的抗病抗菌能力,使牙齿更加坚硬稳固。所以,民谚“朝幕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是有道理的。叩齿的方法是:精神放松,口唇微闭;心神合一,默念叩击;先叩白牙,再叩门牙;轻重交替,节奏有致。终结时,再用舌头搅动口腔,激发口腔津液后吞下,则叩齿效果会更好。
中医认为,耳部是全身的缩影。“人之肾气通于耳”,耳与肾肝胆关系尤为密切。拉耳保健法的操作方法是:以右手从头上拉左耳14次,再用左手从头上拉右耳14次。此法简便易行,效果良好,如再辅以按、摩、搓、揉、点、捏等手法,则更能强身健体,激发肾气化生,还能疏通十二经脉。
背部是人体的循行部位,也是脊神经的分布之处。捶背可反射性地刺激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以及神经系统,调节全身脏腑功能。日本学者也发现,经常捶背可以促进胸腺肽的分泌,增强人体免疫力和防癌抗癌。捶背通常有拍法和击法两种。拍法,即用虚掌拍打;击法,即用虚拳拍打,“虚”即含有轻的意思。手法要协调均匀,着力富有弹性。每天拍击一次即可,每次捶背50-60次。夫妻互相捶背,更为方便。
揉腹可以调理脾胃,通调气血,充实五脏、强壮人体元气,有助于驱除外感之邪,康复慢性疾病。揉腹方法:先用右手大鱼际在胃脘部按顺时针方向揉摸120次,然后下移至肚脐周围揉摸120次,再用左手全掌采摸全腹120次;最后逆向再重复一遍。或者沿腹部四周,从右下开始向上,继之向左,再从左上向下,顺向采摸。所以说:“每天揉腹一百遍,益寿强身有何难”
伸懒腰就是指伸直颈部,举抬双臂,呼吸扩胸,伸展腰部,活动关节,松散脊柱的自我锻炼。伸懒腰时,带动大部分肌肉伸拉,促使淤积血液流回心脏;并使颈部血流通畅,有利于大脑的血液应;还能消除腰肌过度紧张,防止腰肌劳损,纠正脊柱过度向前弯曲。所以,人们应多伸懒腰,有益于心脑和脊柱。
合谷、内关、足三里穴为历代医家强身治病之三大要穴。合谷穴主治头痛、面瘫、五官疾病及高热抽搐等;内关穴主治心悸、高血压、癫痼、哮喘、胃痛、恶心、呕吐等;足三里穴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胃痛、呕吐、便秘、腹泻、胆囊炎、高血压、下腹疼痛、瘫痪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此三穴进行按摩,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具体方法是,每天定时用大拇指或中指分别按压足三里、合谷、内关穴各一次,每穴每次按压5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所以说“合谷、内关、足三里,日按一遍健全身。”
撮谷道就是做收缩肛门的练习。撮谷道的最大作用,在于促进肛门周围的血液循环,防治静脉淤血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内痔、外痔、肛裂、脱肛、便秘等,同时对治疗和预防冠心病、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等慢性病有显着效果。具体做法古人概括为“吸、舔、撮、闭”四字诀。即放松全身,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配合吸气,舌舔上腭,向上收提肛门,稍闭气,然后慢呼全身充分放松。每天间歇收(提)缩100次,每次约1~2分钟,如大便后将提肛时间延长2~3分钟。有利于控制肛门括约肌的恢复,预防肛门括约肌破裂而引起大便失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