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清代名医张璐在《张氏医通》有关记载,目前各家所制备的三伏贴药物组成 大多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为主,结合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也有选用如皂角、百部、前胡、丁香、冰片、麝香等。药物配比:白芥子40%,细辛、延胡索、甘遂各20%。
三伏贴的配方中药物制备 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最好在专用制剂室完成。
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浓度50%~100%之间适当调整。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常用穴位贴敷药物配方
1、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药物 :基本处方为白芥子40克,延胡索、甘遂、细辛各20克 ,生姜汁适量调制成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白芥子,别名辣菜子,拉丁文名Semen sinapis,是一年或二年生植物白芥的干燥成熟种子。可入药。白芥子性温,味辛辣。入肺、胃经。可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
取穴: 肺俞、百劳、膏肓
肺俞穴位于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百劳、膏肓等穴位。
2、虚寒性便秘
药物:巴豆2克,吴茱萸6克 ,肉桂3克 ,生姜汁少许。前三味混合研为细末,与姜汁调和如泥膏,分别敷贴于穴上,外用绷布固定。
取穴:神阙 足三里 气海
足三里穴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3、风湿性关节炎
药物 :毛莨、白芥子、老虎草、独蒜头任选一种。
毛莨:味辛、微苦,性温,有毒。外用利湿、消肿、止痛、退翳、截疟、杀虫。本品不能内服。如误食可致口腔灼热,随后肿胀,咀嚼困难,剧烈腹泻,脉搏缓慢,呼吸困难,瞳孔散大,严重者可致死亡。老虎草学名虎耳草,又名金丝荷叶、耳朵红等,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Saxifragga stolonifera Meerb)的全草。主要生长在南方的四川、云南、两广等地。功能祛风,清热,凉血解毒。主治风疹;湿疹,中耳炎,丹毒,咳嗽吐血,肺痈,崩漏,痔疾。
取穴 :曲池 足三里 外关 阳陵泉 绝骨
4、高血压
药物:吴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醋适量调膏备用。
穴位:涌泉穴
涌泉穴是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有报道中药穴位贴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并且能保持血压的稳定性,可作为高血压辅助治疗.
5、过敏性鼻炎
药物:白芥子5克,细辛、甘遂、玄胡各2克,麝香1.5克,姜汁适量调制成膏。
取穴:肺俞 百劳 膏肓
膏肓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或左右旁开三寸),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指压此穴,可以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注意事项:药物穴位贴敷后如有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敷贴2~4小时后,局部若有发痒发热,皮肤发红为正常;若皮肤出现水疱,涂烫伤膏或紫药水,敷贴24小时内患者禁用冷水洗澡,不曝晒。慎食寒凉肥甘滋腻之品,以免伤脾胃,影响消化,易导致阳气不运,变生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