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养生协会主办

现代社会中的现代病

人类是有思想、有理智、有情感的高级生物。一个人的健康标准是什么呢?20世纪40年代,国际上就有人提出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的表现,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好的适应状态。有学者具体阐述道:健康就是能对付紧张,经得住压力与挫折,能积极安排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智慧、情感融为一体,生活和精神充满生机。


但人的情感也会发生问题,也会出现故障。这种故障就是情感障碍,新近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称之为“心境障碍”。在我国,传统习惯称为“情感性精神疾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失业、生活节奏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增大,精神障碍对人们健康的危害“越来越突出和严重”。对于个体的感觉来说,是压力大、精神紧张、时常的挫败感、抑郁、劳累。虽然我们的国家已经发展了,但还是存在老百姓看不起病、买不起房子等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现代社会中的紧张感和浮躁感,有时候甚至让人觉得难受得要窒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获得符合自已期望值的报酬,有良好的生活、工作条件,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面临的都是令人感到无奈、失望,甚至是痛苦的现状,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觉得社会不公平、世间充满了不平事。

最新研究发现,现代社会中有60%的人都处于一种奇怪的状态:他在一般情况下能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但显得生活质量差、工作效率低、极易疲劳,同时也可能伴有食欲不振、失眠健忘、心绪不宁、精神萎靡、焦虑忧郁、性功能减退等表现。从现代临床医学分析,其病理改变及各种生化检查结果尚不足以作为明确诊断为某种疾病的依据,即从医学上无法确诊为某种病患。与此同时,这种状态虽然与心理病患有类似表现,但其严重程度往往并不能构成心理医学范畴的神经官能症。现代医学将这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称作“第3状态”。有科学家曾提出,在人体健康与疾病态之间存在着一种第3状态,也称诱发病状态。就是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某种慢性疾病的潜伏期。据资料统计,全球人口中,约有半数人处于没有疾病却感觉身体并不健康的“第3状态”。我国的医学工作者经过研究后宣布:60%的中国人,即有7亿左右的中国人处于第3状态。上海卫生局国际医学交流中心曾为6000位无症状的“健康人”在1年的前10个月里做了全面系统检查,发现名副其实的健康者只有27.2%,同时检测出各种肺病、心血管病、糖尿病及脂肪肝等360多人,占60%。

卫生部的统计更令人警醒:我国精神障碍患者已达1600万人,其中每年死于自杀的约25万人。美国学者坎布斯曾提出人们心理人格健康、健全的4个特质:积极的自我观念;恰当地认同他人;面对和接受现实;主观经验丰富,较清楚地认知周围的人和事。

按照这样的标准,有专家指出,中国有70%左右的人存在精神心理问题。有国外心理学家曾把心理问题比作精神上的“感冒”,看来,我们不少人正陷入一场“集体感冒。

对于精神卫生和精神障碍知识,我们究竟知道多少?目前,由于精神卫生知识尚不普及,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人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不足。根据国内部分精神科专家的估计:我国目前城市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不超过30%,农村仅为10%左右。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全世界有5亿人正患着各种各样的精神疾病,也就是说,每10个人中有1个人有精神疾病。其中,约有1亿5000万人正患着情感性疾病,其患病率为3%。情感性疾病特别是抑郁症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精神卫生界研究和服务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