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养生协会主办

以脉试医是与非—跟随苏礼教授门诊札记之二十

诊脉是中医最具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诊脉可以最大限度的帮助医生判别病情的轻重缓急、寒热虚实,从而为辨证论治、处方用药奠定基础。所以中医师们大多相当重视脉诊的把握和应用,社会上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中医诊断靠的就是摸脉,于是便采用以脉试医的方法来考察中医大夫的水平。在我跟随苏礼教授门诊以来,就时不时看到有个别病人既不主动陈述自己的病情,也不好好回答医生的问诊,而是直接让医生摸脉作出诊断。前几天快下班时遇到的患者董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


董某,男,45岁,刚进诊室,就伸出手来,直接让老师摸脉。按照传统望闻问切的诊断程序,苏老师切脉前询问他平日里可有什么不舒服,但他只说一句觉得困乏,之后,便不再回答任何问题,示意苏老师直接诊脉。苏老师见状,会意的一笑,知道这又是一位以脉试医的患者。于是,便不再询问病情,直接为他切脉。苏老师为人诊脉,一般需要2~3分钟的时间。他曾对我说,中医诊脉是分脏腑的,所以两手的寸、关、尺三部九候都要看;中医诊脉讲究“五十动”,也就是每只手要切诊1分钟以上,时间太短了,促、结、代这样一些心律异常的脉象就容易被忽略。很快,将近3分钟诊脉时间过去了,苏老师抬起头来,缓缓地告诉患者说:如果单凭脉象来看的话,你的病属于中医所说的心肾气阴两虚。心气虚常常会出现心悸、乏力,现代医学所谓的动脉硬化、冠心病常有这些表现;肾阴虚一般会出现烦渴、内热,现代医学中慢性肝病、慢性肾病多有这种情况。董某听完后一愣,随即又从眼底流露出一丝钦服的笑意,开口说道:之前我在西医医院做过系统检查,血液检查显示患有糖尿病,动脉硬化比较重;心电图显示心肌供血不足,与您诊脉的结果完全一致。他还告诉苏礼老师说,其实在来这里之前,我已经先后找过四位中医大夫,也特别一一请他们诊过脉,而您的诊断是我最满意的。看得出,这位董先生对中医还是蛮熟悉,擅长考医生,甚至不排除他本人就是一位中医大夫。苏老师说,这样吧,我先给你开个方子,你自己再斟酌参考吧。方用:生黄芪、丹参、党参、麦冬、五味子、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天花粉、葛根、石斛。董先生看了方子,脸上映出钦佩的神情,随即把处方仔细叠好,小心地放在随身所带的小包里,连声道谢,离开了诊室。


像董先生这样以脉试医的事,由来已久。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医没有其他获得疾病信息的手段,望闻问切就成了中医看病的主要方法。在许多特殊条件下,如宫廷御医,望也不能望,问也不能问,切脉的水平,就渐渐成了体现一个医生诊断水平的重要标准。流传下来,以脉试医便成了不少人至今乐于传用的陋俗。苏礼老师说:其实,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环环紧扣,理法方药一线贯穿,并不是只凭一种方法诊断辨证。应该说,切脉本身是科学的,但真正把握切脉的真谛却是并不容易的。正所谓诊脉1分钟,须用十年功。脉象应心而动,血液循行脉管中,流布全身,环周不休,除心脏主导作用外,还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所以脉象不仅反映心脏本身,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身气血的盛衰虚实。但是,脉诊虽然是获得病情性质客观指标的重要手段,却不是唯一手段,临床往往需要其他诊断方法的配合,医生才能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全面精准的把握。作为中医四诊的延伸,现代实验室检查的结果,也有助于提高了中医的诊断水平,从而也可以为临床辨证立法、处方用药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

 以脉试医现象的存在也反映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作为信息不对称的病人,怎么样才能找到一位好的中医?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回答,早在1300多年以前,药王孙思邈就曾经说过:一个好的医生,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大医”,对病人有恻隐之心,救人之愿;对患者同等对待,“皆如至亲”;诊断治病认真负责,没有私心杂念;一个好的医生,对技术精益求精,善于用最有效、最少痛苦、代价最低的方法为患者解除病痛;一个好的医生,应当在本行业、本专业以及周围人群中享有较高的声誉。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大医精诚。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哲学的高度,亦有着艺术的辉煌。苏礼老师常说,中医是一门科学,但它更多的像是艺术。中医没有那么多纷繁复杂的具体量化指标,却有着艺术家接近地气的纯朴自然之美。回归自然,回归传统文化的根,回归崇尚自然的中医,中华民族一定能枝叶繁茂,顶天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