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系列教材在京发布,让孩子一生受益!
8月12日,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教育《中医药文化》系列教材发布会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发布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朱建平教授代表编委会介绍了这套教材的编写背景、编写过程、主要内容的遴选标准以及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的优点。据了解,《中医药文化》系列教材的编写是秉承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精神,由北京承易启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组织专家团队编写,特聘中国中医科学院朱建平教授担任主编。该教材通过大量的市场和学生群体调研,充分了解当代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心理以及兴趣爱好,认真遴选适宜的中医药历史及学术内容,确保教材内容的准确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最终确立的本套教材的结构包括横向四大版块和纵向七大系列。横向版块有:中医药文化知识;小郎中;动动手,动动脑;知识链接。纵向系列为:辨证论治——解决问题的方法;天人合一——人、自然、社会;阴阳五行——平和的重要性;治未病——预防的力量;药食同源——舌尖上的健康;君臣佐使——协作的力量;游学——绝知此事要躬行等。
全书编写工作历时3年,共计8册(1—8年级),期间,邀请专家46位,召开研讨会36次,反复研讨、修改。同时,还由经验丰富的中医药讲师团队在全国多个地区进行公益课试讲,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结合动画、微电影、音乐、游戏等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浅出的讲述教材内容,获得了学生、老师的广泛好评。
赠书仪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发言中指出,《中医药文化》系列教材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希望,因此它的正式出版意义重大。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传承5千年经久不衰,虽然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但是其理念丝毫不落后,有很多观念预示了未来。中医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融合非常好的一门学科。这套教材给中小学生来看,它是把中医文化的精髓和当代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把中医药文化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实践和探索。中医药文化进课堂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习中医技术,不是培养中医生,不是让学生学会看病,而是培育和普及中医文化。中医并不神秘,中医来源于临床,它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张伯礼说,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医药文化》教材已经正式出版,并且已经在部分省市的学校做了试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建议这套教材能够在更大范围推广,同时也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完善修订,最好能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同时也希望这套书能够发挥国际影响,现在世界上有180多个国家在推广中医药,这套书不仅要给中国人看还要给外国人看。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外国教育信息研究室主任陈海东发言谈到,中医药非常贴近人们的生活,是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一种文化。我们的中医药文化非常丰富、非常神奇,自古有药食同源之说,这实际上是一种中国智慧。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的中医理念中,因此中医药文化进课堂是顺应了时代的呼唤和要求。这套《中医药文化》教材涵盖的七个系列的内容非常丰富,中医药文化进教材进课堂有着非常丰富的载体,这就是它会丰富中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他们的知识体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李亚婵在发言中强调,中医中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现在国家已经把中医药发展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青少年是传承发展中医药的后备力量,抓好中医药文化在下一代的的传播与传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中医药文化教材进校园恰逢其时,它为国家基础教育和中医药发展做了一件好事和实事,对于中医药发展和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弘扬,引领中医药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医药文化知识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教材,既展现了我们的教育理性回归,也探寻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路径,希望这套教材能够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中医药文化水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发布会上,来自医药界、教育界、科学界、文化界的专家们从各自领域出发,就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医药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教材的传承发展路径,以及弘扬中医药文化等方面做了精彩发言。